《蒙古幻想曲》長號與國樂團 試聽檔 
世界首演: 2009 年12月12日,台北市中山堂,台北市立國樂團, 長號獨奏:Christian Lindberg,指揮:邵恩
   BIS 錄音
《蒙古幻想曲》是以三首蒙古傳統歌曲《森吉德馬》、《    》、《嘎逹梅林》為基本素材創作,並以我的創作曲《百駿馬》結束全曲。中段有一段給長號的華彩樂段,利用長號的基礎低音(Pedal Tone)與泛音演奏法(邊吹邊唱)來模仿蒙古傳統呼麥唱法。
京劇《擊鼓罵曹》長號與國樂團 試聽檔 
世界首演: 2009 年12月12日,台北市中山堂,台北市立國樂團, 長號獨奏:Christian Lindberg,指揮:邵恩
   BIS 錄音
以京劇《擊鼓罵曹》著名唱段 "讒臣當道"為中心來創作,唱腔採用著名老生于魁智的版本,並由李超編寫京胡伴奏部份。在最高潮時加插一段長號華彩樂段與利用邊唱邊吹的演奏手法來加强戲劇效果。
小協奏曲《靜思》長號與國樂團 試聽檔 
世界首演: 2009 年12月12日,台北市中山堂,台北市立國樂團, 長號獨奏:Christian Lindberg,指揮:邵恩
   BIS 錄音
這首寫給長號與國樂團的小協奏曲完成於2009年10月,靈感來自法國詩人波特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詩集《惡之華》(Fleurs du mal, 1868 Edition)中一首詩《靜思》(Recueillement)。全曲以單樂章曲式寫作但可分為二個部份。第一部份以此詩的首句"Sois sage, ô ma Douleur, et tiens-toi plus tranquille"(安靜吧,我的痛苦)為中心來創作。
第二部份則此詩的末句 "Entends, ma chère, entends la douce Nuit qui marche"(
聽,親愛的,柔夜正來臨)為中心來創作。 此小協奏曲曲長約13分鐘,採用印象派的風格創作,由於詩集突破了關於美的傳統觀念,描寫醜陋的事物和病態的感情,目的是要“化醜為美”,因此在音樂處理方面,作曲家也利用長號少用到的最高與最低音域的特有音色,來表逹這首意象派詩的朦朧效果
第二薩克斯風協奏曲 -高音薩克斯風與國樂團 試聽檔 
世界首演: 2009 年12月5日,台北市中山堂,台北市立國樂團薩克斯風:Claude Delangle,指揮:邵恩
   BIS 錄音
這首寫給高音薩克斯風與國樂團 的協奏曲創作於2009年初,共分三個樂章,每樂章皆以一幅著名國畫為素材創作。第一樂章靈感來自東晉畫家顧愷之以曹植《洛神賦》為題的繪畫《洛神賦圖》。第二樂章創作靈感來自傅抱石的山水代表作《聽泉圖》(又名《聽瀑圖》)。這樂章實為一首五重奏,是寫給高音薩克斯風、二胡、古箏、三弦、鐡琴;涵蓋了中國傳統「拉、彈、吹、打」四種樂器,並利用樂器的組合音色來突現畫中空靈之氣。高音薩克斯風在這裡是模仿中國的管子,由於作曲家運用了薩克斯風現代演奏技巧,讓薩克斯風的表現能力超越了管子。第三樂章創作靈感來自張大千晚年的潑彩山水名作《飛霞萬里》。萬變的配器色彩與激烈的節奏呼應了潑彩這種嶄新的繪畫手法。
打擊樂協奏曲-給打撃樂獨奏與國樂 試聽檔 
世界首演: 2009年9月6日, 台北市中山堂,台北市立國樂團,打擊獨奏:Evelyn Glennie,指揮:邵恩。
   BIS 錄音
這首打撃樂協奏曲完成於20093月, 於2009年9月台北聽障奧運的音樂會中世界首演,同時是特別為Evelyn Glennie創作的協奏曲。協奏曲共分三 個樂章;第一樂章,樂曲的背景來自黃晴的得獎詩作《月亮的哀求,是她想像自己是在靜寂無聲世界中的月亮;筆調有點灰暗,獨奏部份是寫給二只小軍鼓,利用小軍鼓響弦的音色來刻劃出內心的吶喊第二樂章 的背景來自黃晴一首非常樂觀的詩作《我相信, 詩句到處表現出童真,獨奏部份是寫給一台木琴,樂隊伴奏部份以彈撥樂器為主,樂曲一開始有點獨自沉思的氣氛,之後一段旋律輕快活潑,自然流暢。第三樂章黃晴特別為聽奧選手創作的飛向,詩句勵志激昂,獨奏部份是寫給十一只大大小小的鼓樂曲分為三個段落,第一段 有遠古的原始音乐的野性與豪邁,第二段為 打擊樂的自由華彩段落。第三段出現像奧運主題風味的主題,最後以一段 信號曲為尾聲結束全曲。
《無聲的力量》聽障合唱團與國樂團 試聽檔 
世界首演: 2009年9月6日, 台北市中山堂,台北市立國樂團,指揮:邵恩。
在我的觀念裡,聽障合唱團所傳遞的是人內心最深層的聲音,有時候孤獨哀怨,有時候深沉有力,張力十足,但絶非是和諧悅耳的人聲合唱。 現加上默劇的肢體動作,與從國樂團那裡獲得音樂語意上的强化,三管齊下來表現聽奧選手為了奪獎牌而克服身體上障礙的非凡勇氣。國樂團的樂器選用方面比較特別,只用到拉弦樂器、打擊樂器度(包括編鐘)、笛子與笙
薩克斯風四重奏協奏曲 試聽檔 
世界首演: 2009年4月18日, 台北市中山堂,Quatuor Diastema,台北市立國樂團,指揮:  張佳韻。
這首獻給Quatuor Diastema 的協奏曲完成於20092月,共分三樂章;由一中型國樂團伴奏,以彈撥與拉弦組為主,省略了嗩吶聲部。第一樂章先由一段非常長的中板序奏開始,緊接著快板的主體,薩克斯風四重奏部份經常出現模仿手法,加上配器精簡,有濃厚的新古典主義風味。第二樂章為如歌的行板,旋律優美,篇幅很短,是一首浪漫的小夜曲。第三樂章分為三個段落,第一段為炫技的快板,快速連綿的十六分音符考驗薩克斯風四重奏的個人技巧與默契,第二段為自由吟唱的段落。第三段為充滿土耳其民族音樂風味的板,最後以第一段炫技的十六分音符動機作為尾聲結束全曲。
二胡協奏曲《快雪時晴》 試聽檔  Youtube
世界首演: 2008年10月25日, 台北市中山堂,台北市立國樂團,二胡獨奏: 閆國威,指揮:  邵恩。
二胡協奏曲完成於20086月,是為2008年臺北市立國樂團主辦的國際二胡大賽而創作。主要旋律素材是取材自作曲家於2008年為國家交響樂團與國光劇團創作的跨界京劇《快雪時晴》。《快雪時晴》是從台北故宮博物院十大鎮館寶物之一的王羲之名帖開始,展開東西方文化藝術的相遇。故事從東晋時期王羲之致贈好友張容的一封《快雪時晴》書信開始,展開主角張容一段穿梭時空追尋摯友手札的旅途,探索離亂時代何以安身立命的歷程,繼而找出原鄉、他鄉、何處是故鄉”的答案。協奏曲第一樂章大部份的樂段是移植原京劇的樂段,因此有濃厚的京劇風味,第二樂章主題律清雅脫俗,原京劇的主題偶爾出現。第三樂章的主題則取材自作曲家2008年另一部管弦樂交響詩《唱戲》中的一段小提琴獨奏,音樂精神抖擻,是展現二胡獨奏高超左手技巧與運弓技巧的樂章。
《長笛協奏曲》長笛與國樂團 試聽檔 
世界首演: 2008年9月16日,台北市國家音樂廳,台北市立國樂團, 長笛獨奏:Sharon Bezaly,指揮:  鍾耀光
   BIS-SACD-1759  Whirling Dance

1.      Molto espressivo – Allegro ma non troppo –

2.      Molto placido – Più mosso – Molto placido

3.      Allegro con brio

這首特別獻給Sharon Bezaly的長笛協奏曲完成於20084月,是作曲家特別為今年BIS唱片公司與台北市立國樂團發行的第一張CD而作協奏曲。全曲長約17分鐘,共分三個樂章,由一個小型的國樂團伴奏,編制為正規的彈撥組(加豎琴)、拉弦組,加上高、中、低音笙、定音鼓及一位打擊。作曲家採用西方的音樂語法,但充份發揮國樂團獨特的,也就是彈撥組的音色。因作品是為Sharon Bezaly而作,這協奏曲充份呈現出Bezaly獨特的音樂個性與技巧。第一樂章主題開朗活潑,第二樂章有神秘的東方色彩,並應用到很多現代長笛非傳統的演奏技巧,如超吹泛音、哨音、撥弦音等。第三樂章旋律快速連綿,充份發揮Bezaly的循環呼吸法技巧。

七拍子即興曲 試聽檔 
世界首演: 2008年5月9 日, 台北市中山堂,台北市立國樂團,指揮:  鍾耀光
Chemirani Trio本身就有一首七拍子的手鼓三重奏即興曲,作曲家鍾耀光聽過這首即興曲後,創作了一首同樣是七拍子的國樂合奏曲,音樂風格從抒緩過渡到激烈。在這場音樂會中邀請Chemirani Trio與北市國同台即興,中段還有一段Chemirani Trio與北市國打擊組互相即興飇鼓的華彩樂段,以產生兩團的音樂對話,發揮跨國交流的絲路文化價值。

《雙樂團協奏曲》

試聽檔 
世界首演: 2008年6月7日,台北市中山堂,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台北市立國樂團指揮:  邵恩。
   TCO 市交響曲DVD  (第二及第四樂章)

1、節慶 Festive Celebration

2、垂憐經 Kyrie

3、望月聽風 Listening to the Wind Singing under the Bright Moonlight

4、絕璧千仞 A Song from the Cliffy Gorge 

本曲是為2008年台北市傳統藝術季閉幕音樂會創作,完成於20085月,是一首寫給西洋管弦樂團與國樂團的雙樂團協奏曲。全曲共分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節慶》本來就有管弦樂團(創作於1992)與國樂團(創作於2007)二個版本;現由兩個樂團同台演奏,可增加聲部間音色的對比,並充分發揮管弦樂團的銅管組與國樂團彈撥組的特色。第二樂章《垂憐經》原是Guillaume de Machaut所作,篇幅很短,現由作曲家加入序奏與尾奏,長約5分鐘,這樂章配器是以獨奏音色為主,充滿中世紀宗教音樂的味道,與第一樂章產生强烈的對比。第三樂章《望月聽風》原是作曲家於2006年一首為慶祝中秋節而創作的一首國樂小合奏曲,雖然有調整過配器,但整個樂章基本上仍然是以國樂團為主奏團體,由西洋管弦樂團協奏。第四樂章《絕璧千仞》取材自作曲家管弦樂組曲《台灣風情畫》(創作於2002)最後一個樂章,是描寫太魯閣景觀的作品,全樂章具有世界音樂的風味,原管弦樂版中由合成器模仿的彈撥樂器音色現可由國樂團充分發揮。

動感飛天

試聽檔 
世界首演: 2008年5月9 日, 台北市中山堂,台北市立國樂團,指揮:  鍾耀光

這是一首含有12個變奏的變奏曲,全曲節奏緊湊,利用到大型國樂團加上一台鋼琴的龐大編制。無論從配器、節奏或旋律的角度來看,作曲家吸收很多土耳其、伊朗與新疆音樂的特質,是一首典型的現代絲路作品。

《胡旋舞》長笛與國樂團

試聽檔 
世界首演: 2007年11月8日,台北市中山堂,台北市立國樂團, 長笛獨奏:Sharon Bezaly,指揮:  鍾耀光
   BIS-SACD-1759  Whirling Dance

唐代盛行的《胡旋舞》為健舞之一種,原為中亞一帶的民間舞。唐有「胡旋女,出康居(今中亞撒馬爾罕一帶)」之說。隋、唐《九部樂》、《十部樂》中均有《康國樂》部,其中《舊唐書》及唐《通典》均記載有:「……舞急轉如風,俗謂之胡旋」,而白居易《胡旋女》詩中也記述著:「天寶季年時欲變,臣妾人人學圈轉」;另外,敦煌220窟唐代壁畫伎樂天急轉如風的舞姿圖,以及寧夏鹽池唐墓出土的石刻舞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胡旋舞》的風姿。

《胡旋舞》舞蹈伴奏以鼓為主,舞蹈特點是快速連續的多圈旋轉。從唐著名詩人白居易及元稹《胡旋女》詩歌中,曾描寫該舞旋轉美姿如迴雪飄颻,似蓬草飛轉,像羊角旋風,若奔車輪盤;縱橫騰踏應弦鼓,千匝萬轉不停歇。旋轉舞動之急速,致使觀眾難分背與面。

本曲是專為西洋長笛與國樂團而創作的作品,完成於2007年,同年11月由作者親自指揮臺北市立國樂團於臺北市中山堂世界首演,並由國際長笛演奏家 Sharon Bezaly擔任長笛獨奏。樂曲採用了《胡旋舞》歡快迴旋、千匝萬轉不停歇的特點,由慢而快堆疊發展出流暢、明亮,跌宕動聽的樂音,樂句悠長,非常適合展現循環呼吸的技巧,彷彿「胡旋女」又鮮活的呈現在眼前一般。

《尋》管子獨奏 試聽檔 
世界首演: 2007年9月1 日, 台北市中山堂,台北市立國樂團,管子:蔡榮文,指揮:  邵恩。
是特別為《破曉》這場音樂會而創作,寫給獨奏中音管、編鐘,與拉弦樂器,作品完成於20078月。獨奏中音管在這部作品中是代表作曲家在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衝擊底下獨自探索創作道路的孤獨心聲。獨奏中音管結合無調與五聲音階的旋律,飄逸在深沉的編鐘聲與從拉弦樂器製造出類似電子音樂的不和諧音響上,很快就將大家引導進入一個冥想的世界中。
第一薩克斯風協奏曲 -中音薩克斯風與國樂團 試聽檔 
世界首演: 2007年2月7 日, 台北市中山堂,台北市立國樂團,薩克斯風:顏慶賢,指揮:  郭耿維。

此曲由雙燕樂器公司委託創作,於200512月在臺北市完成,是單樂章型式的協奏曲,樂曲以薩克斯風演奏黃河船夫曲《黃河幾十幾道彎》的華彩樂段開始,其中大量利用到滑音效果,伴奏的樂團還加入叫喊聲,以增加音樂張力。緊接著的僈板樂段是以板胡獨奏曲《月芽五更》為素材加以發展。《月芽五更》原本是遼寧、吉林地區的一首漢族民間小調,內容描寫女子思念情郎時,內心時而矜持時而奔放的思潮起伏,是一首極細膩之相思調。之後樂曲進入快板,作曲家把《月芽五更》的動機作變型發展,同時應用多種薩克斯風前衛的演奏技巧,如超吹泛音、類似揚琴滾奏的快速花舌、彈舌音與極高音域等,把樂曲推到最高潮結束。20071月改編為國樂團伴奏版本。

《節慶》給大型國樂 試聽檔 
世界首演: 2007年6月2 日,台北市中山堂,台北市立國樂團,指揮:  邵恩。
  上揚唱片 78567 悲歡離合

原為九位打擊樂手而作,在1992 年改編給大型管樂團演奏,1993 年改編給大型管弦樂團演奏;現今的國樂團版本是應臺北市立國樂團之邀為2007年傳統藝術季閉幕音樂會而改編。樂曲的主題是取材自聶耳的《金蛇狂舞》。全曲可分為四個不中斷的段落:第一段落是莊嚴的序奏,第二段落是徐緩的祭典音樂,先由雙簧管演奏的五聲音階祭典旋律不斷以「卡農」的手法疊置成十多個聲部的大合奏。第三段落是激烈的祭典舞,緊接著由打擊組獨奏的第四段落,獨奏內容是選取自傳統的中國鑼鼓點,按一定的結構佈局聯綴而成。《節慶》(管樂版)除了己被收錄在1995 年與1997 年的世界管樂大會(WASBE)的音樂會套裝紀念CD中之外,其管弦樂版已被國內多個管弦樂列為出國巡演的經常曲目。

2000129日民生報評論:「林望傑指出,《節慶》的聲部對話精采,具有深度和美感,是傑出的作品。」

《位移》琵琶與打擊樂二重奏 試聽檔 
世界首演: 2006年12月21 日,新竹市立演藝廳
《位移》是以絲路音樂為藍本,大量利用節奏的移位,創造出緊湊且新穎節奏對位。 同時為了增加音樂的厚度,二位演奏家偶爾交錯彈奏對方的樂器。打擊樂器以鐡琴、定音鼓、西洋大鼓、中國大鼓、排鼓為主。此作品是由謝從馨與陳麗晶委託創作,完成於2006年十一月台北市。
望月聽風 試聽檔 
世界首演: 2008年9月13日, 台北市中山堂,台北市立國樂團,指揮:  鍾耀光
   TCO 市交響曲DVD 
2005年由忘樂小集委託創作,以七重奏形式寫成,原是為慶祝中秋節所創作的一首國樂小合奏樂曲,現在改編為大型樂團演奏。《望月聽風》其實是一首現代江南絲竹風格的作品,以彈撥與拉弦為主奏樂器,速度由慢板過渡到小快板,然後以急板結束。旋律清雅脫俗,節奏與音色千變萬化,呈現出中秋節明月高掛的浪漫情境。
天罡北斗陣給嗩吶獨奏與小型國樂合奏 試聽檔 
世界首演: 2006年9月16 日, 台北市國家演奏廳, 實驗國樂團

天罡北斗陣是全真派的一種陣法,使用時天罡北斗陣法所坐的方位是北斗星座之形,迎敵時只出一掌,另一掌卻搭在身旁之人肩上,七人之力合而為一。北斗七星是星系中頗有名氣的一群星。天權、天璣、天璇、天樞為魁,搖光、開陽、玉衡為杓,構成的形狀。

天罡北斗陣是全真教中最上乘的玄門功夫,王重陽當年曾為此陣花過無數心血。小則以之聯手搏擊,化而為大,可用於戰陣。敵人來攻時,正面首當其衝者不用出力招架,卻由身旁道侶側擊反攻,猶如一人身兼數人武功,確是威不可當。現把這陣式用音樂來表現時,嗩吶獨奏為對抗北斗陣的武士,北斗七星以不同樂器來代表:搖光--大鈸、開陽(雙星)--二排鼓、玉衡--笛子、天權--大堂鼓、天璣--笙、天璇--小鈸、天樞--雲鑼。此作品是由實驗國樂團委託創作,完成於2006年 七月台北市。
《風入松》給小型國樂合奏 試聽檔 
世界首演:

《 風入松》是傳統北管曲牌,作曲家以曲牌的主題為藍本,創作三段變奏與間插段,並利用倒裝變奏手法,以曲牌的主題結束全曲。 此作品是由實驗國樂團委託創作,完成於2006年一月台北市。

《打撃樂協奏曲》給四位打撃樂手與國樂 試聽檔 
世界首演: 2005年12月16日, 台北市國家音樂廳, 實驗國樂團,指揮:  瞿春泉

本曲是受實驗國樂團委託創作,完成於2005年 十二月,全曲長約17 分鐘, 共分二個樂章,是寫給四位打擊樂手與大型國樂團的協奏曲。第一個樂章是以土家族打溜子為基本素材創作,輕快活潑,每位獨奏家需同時演奏多種小樂器,音色與節奏變化複雜。第二樂章開始是優美如歌的中板,以键盤打擊樂器為主,緊接以氣勢磅礡的鼓樂結束全曲。

《超時空的城牆 試聽檔 
世界首演: 2004年6月11日, 台北市國家音樂廳, 台北市立國樂團,指揮:  陳中申。

與世界其他國家保存的古蹟來比較,臺北市城牆的命運可謂坎坷。舊城已廢不復挽回,但更值得挽回的是全民對文化古蹟保護的共識。若全體國民對古蹟讀文化價值都有一致的肯定看法,代表國民文化水準的提昇,這比城的修復更難能可貴;舊城牆已倒,但願城牆能超越時空,長留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這比重建城牆更值得我們期盼。

在這個理念下,樂曲的基調是從緬懷性過渡歡騰性的,我創作了逼個具有陜北風格的動機貫穿全曲,編鐘在樂曲中有五次出現,代表城牆的五門。此外,樂曲在進行中,下層一、二組編鐘會奏出共120下的基礎低音,以紀念臺北市建城120週年。此曲由臺北市立國樂團委託,為「紀念臺北建城一百二十週年音樂會」而創作,完成於20045月的臺北市,並於611日由陳中申指揮臺北市立國樂團於臺北市中山堂中正廳首演。

《歌謠II給薩克斯風四重奏與小型國樂 試聽檔 
世界首演: 2003年10月1 0日, 台北市國家音樂廳, 實驗國樂團與和諧薩克斯風四重奏,指揮:  瞿春泉

本曲是受薩克斯風演奏家顏慶賢所委託,薩克斯風四重奏版本完成於2002年二月,長約6分鐘, 選用《蘭花花》、《西北雨》、《四季歌》三首民謠為素材而作,並於2003年初收錄在台灣音橋唱片公司發行的唱片Music for Friends中,由法國恩菲西斯薩克斯風四重奏演奏。2003年8月再由顏慶賢委託,改編為薩克斯風四重奏與小型國樂團(只有彈撥與擦弦組)的版本。

琶協奏曲《家將 試聽Real Audio檔案請單擊右圖示
世界首演:2003年9月20 日 台北市國家音樂廳,獨奏:吳蠻,實驗國樂團,指揮:  瞿春泉

家將》是由實驗國樂團委託創作,由吳蠻作世界首演,於2003年夏天在台北市完成。這部作品全長約20分鐘,共有三個樂章。第一樂章 描述楊令公與楊七郎被奸臣潘仁美謀害的悲壯事跡;第二樂章描述楊家領宋軍大破七十二座天門陣;第三樂章是得勝回歸的慶祝場面,氣氛激昂熱烈,作曲家並由傳統樂曲《龍船》中獲得靈感,創作出很多由琵琶模仿打擊樂音響的段落,以增添節慶的氣氛。從和聲與配器的觀點來看,第一、二樂章是作曲家今年為結合最先進的電腦音樂創作技法與中國傳統樂法而摸索出的一條新路。

風紋給小型國樂合奏 試聽Real Audio檔案請單擊右圖示
世界首演:2002年11月8 日 台北市中山堂實驗國樂團。指揮:  瞿春泉

《風紋》是實驗國樂團為2002年赴法國公演而委託創作,於2002年夏天在台北市完成。這部作品是寫給一個小型的國樂合奏團,其中吹管樂器有:笛、笙、管;撥絃樂器有:柳琴、揚琴、琵琶、古箏、三弦;擦弦樂器有:高胡、二胡、革胡、低音提琴;與二位打擊樂手。樂曲可分為二樂段。第一樂段缺乏西方傳統的節奏感覺,細膩的音色轉化是這樂段的特徵。相反地在第二樂段裡,樂曲建立在撥絃樂器連續十六分音符的基礎上,音色變化減至最低,節奏則變得輕快活潑,像一篇風的舞蹈樂章。

畫世界給大型國樂團 試聽Real Audio檔案請單擊下列圖示
世界首演:2002年3 月24 日 台北市國家音樂廳實驗國樂團。指揮:  瞿春泉
《國畫世界》是應國立實驗國樂團之委約,於2001年台北市完成,2002年324 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作世界首演。全曲長度約28分鐘,共有九個短樂章,創作靈感來自九幅不同年代的著名國畫 ,按年代排序。第一幅是新石器時代岩畫:《太陽神巫祝圖》 大量運用人聲與打擊樂器,節奏和旋律皆十分簡單;第二幅是唐王維:長江積雪圖》,利用點描式的配器手法,旋律優美徐緩;第三幅是唐敦煌璧畫:無量壽經變》,有仿唐敦煌樂舞的味道;四幅是宋郭熙:早春圖 ,是一首優美的現代江南絲竹的作品;第五幅是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利用節慶歡騰的吹打樂描述河邊市集的熱鬧情況;第六幅是齊白石:貝葉工蟲 ,利用靈巧的笛子與彈撥樂器描繪出昆蟲天真活潑的形象;第七幅是黃賓虹:西泠小景》,濃密的拉弦樂器反映出畫家的積墨手法,粗而不獷,細而不纖;第八幅是徐悲鴻有盛譽的《奔馬 ,弦樂器的撥奏(特別是三弦)與打擊樂器描繪出戰馬奔騰,呼應著畫家對抗日戰士景仰的暗喻;第九幅是張大千:山雨欲來 ,強調半音音簇的色彩與粗獷的旋律,並用強烈的音響對比配器手法,描繪出乍陰乍晴,光線眩目的色彩效果。
聽泉給高音薩克斯風、二胡、古箏、三弦、鋁片琴 試聽Real Audio檔案請單擊右圖示
世界首演:2001年7 月21 日Christian Wirth 現代樂
此曲是由和諧薩克斯風四重奏委託創作,獲台北市文化局補助,樂曲完成於2001年6月,由國際薩克斯風名家Christian Wirth 與擅長演現代音樂的現代樂團在台灣作世界首演。創作靈感來自傅抱石的山水代表作《聽泉圖》(又名《聽瀑圖》),這五重奏涵蓋了中國傳統「拉、彈、吹、打」四種樂器,並利用樂器的組合音色來突現畫中空靈之氣。高音薩克斯風在這裡是模仿中國的管子,由於作曲家運用了薩克斯風現代演奏技巧,讓薩克斯風的表現能力超越了管子。
永恆之城給大型國樂團 試聽Real Audio檔案請單擊右圖示
世界首演: 2000年3 月10 日陳澄雄指揮香港中樂
2000年3 月香港中樂團21 世紀國際作曲大賽原創組冠軍作品像香港的歷史和生活一樣,變化快速多元,流暢自然,是此作品的特色都市現代化並沒有使香港拋棄其中國傳統。維多利亞港四周的摩天大樓,舊式的舢舨,九廣鐵路的鐘樓永遠顯示出古今與中西文化在香港得以和諧共存.此作品從多種音樂的角度,如有節拍與無節拍、調性與非調性的素材的混合,傳統音樂語法與西方前衛音響的混合、國樂器天然特性與人工理性的配器使用,來表現香港這種不常見的文化共存現象,並希望透過這種西方現代作曲手法與傳統中國語法的結合產生一種新的音響領域與音樂風格。  

比賽過程中香港電台第四台曾業發先生對作曲家之訪問 (廣東話對話,試聽Real Audio檔案請單擊右圖示

打擊樂六重奏第四號鼓樂  試聽Real Audio檔案請單擊右圖示
世界首演: 1998年3 月31 日台北市國家劇院演奏廳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打擊樂團
還在求學階段時,我曾被東方鼓樂的激烈節奏動力與東方民族對擊鼓之虔敬態度所感動和啟發。創作«第四號鼓樂» 正表達了長期以來我對他們專崇的一種方式。當台北民族樂團委託我創作一首打擊樂合奏曲時,我希望能藉著多音質的鼓樂合奏來表現出東方鼓樂的神秘魅力。 (第四號鼓樂) 是一首打擊樂六重奏,樂器包括二個大堂鼓、二個扁鼓、二個小堂鼓、五個排鼓、一個南鼓、二副大鈸、二副小鈸、一副中鈸、一個響盞。特別一提的是南鼓,其演奏者是用腳壓在鼓面上以改變鼓的音高,是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打擊樂器。這首作品可以被視為規律節奏與自由節奏在不同層面上互動發展而形成動力凝聚的一段過程。此曲創作於1996年,是創立 (易經樂法) 後的第一首打擊樂作品,全曲分為六十四個段藩,代表陰陽相艾之六十四個階段。自由節奏與規律節奏;皮革類與金屬類打擊樂器是全曲發展之陰、陽音樂元素; 其發展之過程則按照易經.序卦傳進行。
千禧樂給大型國樂團 試聽第一樂章《百道彎》Real Audio檔案請單擊右圖示  
世界首演:1999年10 月23 日 台北市國家音樂廳實驗國樂團。指揮:  瞿春泉
《千禧樂》是應國立實驗國樂團之委約,為慶祝千禧年之來臨而創作,於19996月在台北市完成,於同年1 023 日於台北國家音樂廳作世界首演。全曲分三個樂章,第一樂章《百道彎》之靈感是來自黃河船夫號子,黃河是中國歷史的起源,此樂章表現中國歷經數千年來的苦難及其長期與苦難搏鬥的堅毅精神。第二樂章《念霓裳》是對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緬懷,標題中的「霓裳」是指《霓裳羽衣曲》,象徵多采多姿的大唐文化。第三樂章《迎千禧》是以傳統的吹打樂型式寫作,象徵中國邁入輝煌燦爛的新紀元。
《水鼓子 II 》為編鐘、二位打擊獨奏與國樂團而作 試聽Real Audio檔案請單擊右圖示
世界首演:1999年6 月20 日 台北市國父紀念館台北市立國樂團。打擊獨奏:  李慧詹文俊。指揮:  陳中申
此曲是由台北市立國樂團委約,為演奏曾侯乙編鐘的音樂會創作,於1999年5月在台北市完成。是以水鼓子》的基本架構上,加上曾侯乙編鐘部份,演奏編鐘需五位打擎樂手。
《水鼓子》為二位打擊獨奏與國樂團而作 試聽檔 
世界首演: 1998年9 月3 日 台北市國家音樂廳台北市立國樂團。打擊獨奏:  李慧,詹文俊。指揮:  陳中申
此曲是由台北市立國樂團委約創作,於1998年8月在台北市完成。二位打擎獨奏以演奏皮革類樂器為主。曲式採用唐大曲結構形式,分「散序」、「中序」、「破」三部份;先由打擊樂組「散序」起,到「靸」 (過渡樂段) 時整個樂團加入,慢慢導入以彈撥組為主的「中序」。在傳統的大曲中,「中序」富旋律性,並經常帶有舞蹈演出,因此在此曲的「中序」裡特別強調二位打擊獨奏的舞蹈肢體動作。緊接「中序」的是「破」,節奏漸趨緊湊,並以打擊組獨奏樂段帶領全曲進入高潮。在 「破」中的「歇拍」樂段裡,速度突變慢,並採用 (敦煌琵琶譜) 中第25曲水鼓子 旋律結束。
《山祭》為三弦與四把大提琴而作  試聽Real Audio檔案請單擊右圖示
世界首演: 1998年12 月6 日台北市國家劇院演奏廳實驗國樂團,三弦獨奏:  姚碧青
樂曲分為三段,以「散、慢、快」佈局,此曲己收錄在實驗國樂團十五週年紀念CD中。
三弦獨奏曲《弦詩》 試聽檔 
世界首演: 1998年12 月6 日台北市國家劇院演奏廳三弦獨奏:  姚碧青
樂曲分為三段,極高難度的三弦獨奏曲. 
《將軍令》為琵琶、二弦、三弦、洞簫、與二位打擊而作 試聽檔 
世界首演: 1996年台北市國家劇院演奏廳台北民族樂團
此曲是由台北民族樂團委約創作,引用唐代大曲 「散、慢、快」佈局,全曲分「散序」、「中曲」、「正曲」 三大部份,音樂由徐緩靜穆慢慢發展為優美抒情,最後以剛勁有力結束。「正曲」 是根據將軍令華氏琵琶版本改編,為了保存古典韻味,與時下流行之將軍令》之大型國樂團改編版本產生強烈對比,現將原本琵琶獨奏曲改編成六人演奏,並加插 「散序」與「中曲」新創部份,以加強音樂發展的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