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園驚夢  試聽檔 
世界首演:2009年3月12日,國家音樂廳, 國家交響樂團首席弦樂團
這首12分鐘的2009 3月在台北市完成,全曲利用著名崑劇牡丹亭中的二個經典唱段:"遊園"中的杜麗娘唱段"原來姹紫嫣紅開遍"與"驚夢"中的柳夢梅唱段"轉過這芍葯欄前"為基本素材創作此曲是為11把小提琴,4把中提琴,3把大提琴與2把低音提琴而作;其中一把小提琴與一把大提琴擔任獨奏,其他弦樂手則分為二個弦樂隊,對稱地位於舞台左右二邊。這二個唱段的處理手法也不一樣:"原來姹紫嫣紅開遍"比較傳統,突顯原唱段的清雅脫俗,呈現出春天的哀愁。"轉過這芍葯欄前"速度變快,原唱段旋律被解構,紛亂的愁緒讓杜麗娘漸漸入夢,杜柳二人在夢中相遇,最後在緊張的音樂高潮下返回現實。
交響詩《  試聽檔 
世界首演:2007年9月6日,台北市中山堂, 國立台灣交響樂團, 指揮: 張佳韻
這首2007 8月在台北市完成,全曲利用著名京劇霸王別姬》《貴妃醉酒中的經典唱段為基本素材創作此曲事實上是一 齣沒有演員的戲,分別由法國號、獨奏小提琴、銅管組、弦樂撥奏呈現出生、旦、淨、丑四種基本行當作曲家只採用了唱段的基本動機來 發展,並非利用整段唱段樂曲由深沉的二黃音樂開始旦角出場,隨後穏重的老生出場,活潑的丑角與清朗的淨角相繼出現,樂曲漸漸緊湊,終於引發出一段熱烈的鑼鼓獨奏樂段,呈現出武打場面,經 過四個角色的合唱後,全曲利用輝煌的西皮風格音樂結束
《客家四季》 給小提琴與弦樂團  試聽檔  midi demo
世界首演:2006年11月29日,國家音樂廳, ISS獨奏家樂團, 小提琴獨奏: 林昭亮
這首單樂章樂2006 10 月在台北市完成,全曲利用五首客家民謠為基本素材創作, 分老山歌山歌子平板大埔調桃花開老山歌在此曲中事實上是一段很長的序奏,作曲家只採用了民謠旋律的基本動機與其獨特的拖腔風格來創作,隨後緊接著速度較快,節奏固定的山歌子平板一段,作曲家以原民謠旋律為基礎,把旋律加以延伸,並創作對位旋律,形成一首全新面貌的樂曲經過溫柔婉約的大埔調後,全曲在快的桃花開氣氛下結束
管弦樂組曲《山谷的廻響  試聽檔 : 請進入下載試聽網頁
世界首演:2006年10 月8日,國台交霧峰音樂廳, 國立台灣交響樂團, 指揮: 張佳韻
  國立台灣交響樂團 "原住民新韻" CD
此曲由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委託創作,於2006 9 月在台北市完成,全曲利用多首原住民的歌謠為基本素材創作,共分為個樂章:

一、射日

泰雅族射日傳說作為背景,描述太古時候,因為天上有兩個太陽,以致民不聊生,為避免種族絕滅,於是有勇士三人,自願前往射下太陽的故事

 二、童謠

這樂章分為二個部份,一部份的主要骨幹是活潑輕快的布農族”在山上放槍”第二部份是以數首原住民童謠的動機來創作;

 三、洪水

有關原住民的起源,最為人知的是布農族與排灣族的洪水傳說,這是唯一沒有用到原住民歌謠為素材創作的樂章

 四、祭典舞

以布農族的”祈禱小米豐收歌”作進入中段二拍子的歡樂舞曲,是以阿美族的”歡樂歌”與”豐年祭跳舞歌”為素材;最後銅管奏出鄒族的”出草歌”作為連接下一樂章的橋樑;

 五、出草凱旋歌

鋼琴定音鼓與低音弦樂奏出的持續八分音符節奏型之上,我主要以數首鄒族戰歌的動機,發展成這首節奏緊湊,高潮迭起的終曲

第二號木琴協奏曲 第一樂章(從容的快板)

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

第三樂章(有活力的中板)

世界首演:2006年10 月8日,國台交霧峰音樂廳, 國立台灣交響樂團, 指揮: 張佳韻,木琴獨奏:戴佳欣
  國立台灣交響樂團 "原住民新韻" CD
此曲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委託創作,共分三個樂章,於2006 8 月在台北市完成我在2005與2006二年內共寫了二首木琴協奏曲2005年寫的第一號是用管樂團伴奏,因為用來作木琴大賽的指定曲,技巧要求非常高,尤其是在第二樂章結束時的三聲部賦格曲這首第二號沒有像第一號那麼艱難,較適合大學生程度演奏洪水與森林是我對原住民直接的聯想,因此流動的音型是構成第一與第三樂章的主要元素森林自然聯想到木,因此木琴與撥弦(接近敲打木琴的聲音)也當然成為這首協奏曲的核心音響第二樂章是則是我最近耹聽了不少原住民優美歌聲與歌謠後所作出的藝術回應
管弦樂組曲《台灣風情畫   試聽檔 
世界首演:2002年11 月10 日,中壢藝術館, 春之聲交響樂團, 指揮:陳永清

此曲由春之聲交響樂團委託創作,並獲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創作補助,於2002年8月在台北市完成,全曲利用多采多姿的配器手法來描繪台灣七處最有特色的景觀,共分為七個樂章:

 一、雲海傳奇

旋律素材選自排灣族一首古老的舞曲,再由作曲家修改後加以發展作為這樂章的基本素材,配上激昂的鼓聲,描繪阿里山日出雲海的壯麗景觀;

 二、雙潭秋月

這樂章利用印象派的配器手法, 並利用鋁片琴、豎琴、鋼琴的透明音色描繪日月潭波光鱗鱗的景象

 三、三峽風情

以獨奏管樂器為主,以弦樂的撥奏伴奏,描繪三峽老街的閒逸雋永風情;

 四、舞躍飛魚

描繪蘭嶼雅美族舉行飛魚祭時的熱鬧場面,打擊樂器與銅管有強烈鮮明的表現,描繪出原住民剛毅堅忍的性格;這是一首氣氛熱烈,性格粗獷的舞曲;

 五、海蝕奇岩

利用前衛獨特創作手法,尤其是弦樂的不協和音堆來描繪野柳岬角的怪石奇景;

 六、飛瀑流泉

緊接第五樂章,氣氛漸趨緊湊,緊密的鼓點與富有張力的鋼琴獨奏,描繪出十分瀑布氣勢磅礡的景觀;

 七、絕璧千仞

經過一小節的突然休止,樂曲進入最後一個樂章。從富有動力的低音管獨奏開始,直到輝煌燦爛的結尾,這樂章事實上是一個緩慢且不間斷的漸強(類似拉威爾《波烈露舞曲》的佈局),描繪出太魯閣峽谷的莊嚴雄偉氣魄。結尾時還利用管弦樂團中很少應用到的電子鼓,以增加震撼的效果。

信號曲與進行曲展翅上騰 試聽Window Media Audio 檔案請單擊右圖示
世界首演:2002年4 月14 日,國泰曼谷年會, 曼谷交響樂團, 指揮:侯宇彪
為2002年國泰人壽曼谷年會創作 ,由侯宇彪指揮曼谷交響樂團作世界首演;長度約四分鐘。
定音鼓協奏曲  試聽檔 
世界首演:2002年2月1 日,西班牙Oviedo, Orquesta Sinfonica del Principado de Asturias, 指揮:Daisuke Soga ,獨奏:Jeffery Prentice
由定音鼓獨奏家Jeffery Prentice委託創作 ,由日本年青指揮家曾我大介指揮Orquesta Sinfonica del Principado de Asturias作世界首演。樂團編制為弦樂團與豎琴,獨奏部份需要至少八個定音鼓,共分三個樂章。
紅屋簷下  試聽Real Audio檔案請單擊右圖示
世界首演:1997年5 月14 日,上海音樂廳, 上海交響樂團, 指揮:林友聲
  Hugo
音樂作品與宇宙一樣,是一個有一定秩序的和諧整體系統。「美」存在於天地萬物陰陽變化之規律裡面,非萬物本身。因此,一部成功的音樂作品應是一個呈現出陰陽變化規律的小宇宙。在這些意念引導下,並以西方音集理論及線性延伸理論為基礎,我終於在一九九五年創立了«易經樂法»。«紅屋簷下»是創立«易經樂法»後的一部重要作品,樂曲於一九九人年在台北巿完成,由上海交響樂團作世界首演。全曲由六十四個段落構成,整部作品表現二個「乾」音集3-2(013 ) 、4-9 ( 0167 ) 與二個「坤」音集3-7 ( 025 ) 、4-23 ( 0257 ) 的相交過程。在第一個段落裡,「乾」音集由絃樂、銅管與金屬打擊樂器奏出 ; 在第二個段落裡,「坤」音集則主要由木管與木質打擊樂器奏出。此後,乾坤音樂有時並存,有時互相排斥,有時互相結合為新元素,其相交過程細節則由易經.序卦傳內對六十四卦次序的解釋來支配。
《節慶》 世界首演:1993年12 月8 日,台北市國家音樂廳,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指揮:郭聯昌
原為九位打擊樂手而作,在1993 年改編給大型管弦樂團演奏;樂曲的主題是取材自聶耳的《金蛇狂舞》。全曲可分為四個不中斷的段落:第一段落是莊嚴的序奏,第二段落是徐緩的祭典音樂,先由雙簧管演奏的五聲音階祭典旋律不斷以「卡農」的手法疊置成十多個聲部的大合奏。第三段落是激烈的祭典舞,緊接著由打擊組獨奏的第四段落,獨奏內容是選取自傳統的中國鑼鼓點,按一定的結構佈局聯綴而成。《節慶》(管樂版)除了己被收錄在1995 年與1997 年的世界管樂大會(WASBE)的音樂會套裝紀念CD中之外。

2000年12月9日民生報評論:”林望傑指出,《節慶》的聲部對話精采,具有深度和美感,是傑出的作品。”

《瀟湘水雲》為大提琴與管弦樂團而作  試聽Real Audio檔案請單擊右圖示
世界首演: 1998年9 月20 日,  台北市國家音樂廳, 國家交響樂團, 指揮: 黃奕明, 大提琴獨奏:鄭伊晴
本曲完成於1998年4月台北。樂曲的主要素材是來自同名的古琴名曲之旋律片段。這些旋律片段呈現於樂曲的開始,然後在不同平面 上各自發展,配器的手法突顯出古琴虛實音色變化的特質。此曲正如宇宙的縮影,也是作曲家對大自然與人、生與死、成與敗的默禱。
交響協奏曲《唐代大曲:秦皇破陣樂》 未曾公開演出 
破陣樂 原名秦王破陣樂,創作於唐太宗貞觀七年,以歌頌秦王李世民大破叛將劉武周戰陣之豐功偉績。舊唐書音樂誌記載 : "自破啤樂以下,皆擂大鼓,雜以龜茲之樂,聲振百里,動蕩山谷。破陣樂 後流竹至印度及日本多國, 成為馳 名中外之樂曲。本曲係採用何昌林根據唐代樂工石大娘 五弦琵琶譜 之譯譜作為基本素材加以發展成. 樂隊編制將管弦樂團分為五組,第一、二組以弦樂為主,置於舞台前左右兩側 ; 第三組以管樂為主,置於舞台後 ; 第四組由銅管樂隊組成,置於音樂廳之二樓看台; 第五組由五位獨奏者(降E調豎笛、英國管、次中音與高音薩克管、長號、打擊樂)組成,置於舞台中央。為保留唐代立都伎音樂 伴以擂鼓,氣勢磅礡 之特色,樂曲結朿前以排鼓為領領奏樂器,把氣勢推至最高潮後結束全曲。
《遙遠庭園 II 》為小提琴與管弦樂團而作  試聽檔 
世界首演: 日本橫濱2000年亞洲音樂節
此曲完成於1997年臺北,另有小提琴與鋼琴的版本。素材取材目中國雲南民謠小河淌水,民謠旋律的前四音A-C-D-E成為全曲的基本動襪,穿插在小提琴與樂隊之間,並作為主曲發展之核心。小提琴獨奏部份基本上保留了民謠原來自由即興風格,樂團部份採用小型編制,讓獨奏部份能更突出.
鋼琴小協奏曲  試聽Real Audio檔案請單擊右圖示
世界首演:1999年12 月20 日,高雄市立中正文化中心至德堂, 國立台灣交響樂團, 指揮:陳澄雄,鋼琴獨奏:程彰
在過去二年內,我特別為一些獨奏樂器與管弦樂團寫作具有協奏曲風格的單樂章樂曲.這些作品是我對西方傳統協奏曲的重新評估並對中國傳統音樂美學作出回應後的產品鋼琴小協奏曲完成於19995 月,這首12分鐘的單樂章作品有二大段落,段落被鋼琴獨奏的華彩樂段分隔在速度徐緩,具有冥想氣氛的第一段落中我在鋼琴與樂隊的音色效果對比方面作了不少創新的嘗試在第二段落中,我運用里蓋提尖銳與敲擊性的鋼琴寫作風格以製造出狂野的動力這部作品的旋律清晰易懂,採用浪漫派的情感表達方式,是我近年來典型的寫作風格
台灣民謠組曲
世界首演:2002年10 月10 日,總統府廣場, 國立台灣交響樂團、節慶管弦樂團與實驗合唱團, 指揮:張佳韻
此台灣民謠組曲是由《望春風》、《阮若打開心內的門》、作曲家以排灣族民謠為素材創作的《雲海傳奇》、《愛拼才會嬴》與《站在高崗上》五首歌曲組合而成。最初是由文建會委託創作,改編給大型管弦樂團與混聲四部合唱,由國立台灣交響樂團、節慶管弦樂團與實驗合唱團在2002年國慶總統府【全國星空音樂會】中首演。在九十二年再由顏慶賢老師委託,重新改編給大型管樂團與混聲四部合唱。
紀曉君歌曲選粹  試聽檔 : 請進入下載試聽網頁
世界首演:2006年10 月8日,國台交霧峰音樂廳, 國立台灣交響樂團, 指揮: 張佳韻,獨唱:紀曉君
此曲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委託改編, 由紀曉君最受人喜愛的四首歌曲神話、《搖電話鈴Ya Ya Ya 南王系之歌組成音樂內容與出版唱片的歌曲內容一樣,未作任何修改,但燦爛的管弦樂配器為這四首歌曲增添不少色彩
高一生歌曲選粹  試聽檔 : 請進入下載試聽網頁
世界首演:2006年10 月8日,國台交霧峰音樂廳, 國立台灣交響樂團, 指揮: 張佳韻
此曲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委託改編的管弦樂演奏版本,包含了高一生最受人喜愛的四首歌曲杜鵑山》、《春之佐保姬》、《長春花》、 車列車》。歌曲安排的順序構成一個連續往高潮發展的音樂上昇直線四首歌曲的旋律前奏與間奏也保持原來的面貌只有和聲部份作了小幅度的潤飾